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我的观点可能偏悲观一点,我觉得重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是徒劳无功的。我们中国提了很多建议,包括超级SDR之类,但我不太相信最后全世界的国家能够在一起形成一个体系,最终还是一个市场的选择。
我认为整个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货币发行没有纪律,二是财政政策没有纪律。但是这两个地雷什么时候会炸?可能五年,也可能五十年。美元和黄金脱钩以后,发行多少算合适?全世界没有一个标准。比如这次金融危机后,美国推出QE1、QE2,试图通过货币发行来解决危机问题。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被广泛接受以后,财政也不用平衡了,美国财政公债占GDP将近200%,日本超过200%,这两个国家要还债,运气好的话也要一两百年。现在世界哪个国家可以连续五年财政盈余?如果真想这事就没救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发生呢?就是美元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现在多了欧元一个选择,接下来人民币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选择。所以只要中国经济不出大问题,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接下来十年、二十年,中国能不能从世界第二变成第一?如果一切顺利,可能2020年就会跃居第一,社科院报告也称中国将于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如果不顺利呢?日本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待了三十年就下来了。中国虽然现在看起来非常光明,接下来人民币国际化对全世界货币体系重建也是一个贡献,但是我们要确保别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搞砸了,也就是在对外开放的时候,也要做好国内金融市场。上世纪末日本的泡沫破灭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与日元国际化有关。所以,我们要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努力减少类似的风险。
如果对全球货币体系尤其是美元这种第一大货币的担忧是正确的话,我们就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储备管理。储备管理问题大家讲了很多遍了,我讲的不是把货币从美元转到欧元和日元的问题,因为货币发行没有纪律,转到别的地方也没有用。储备管理每年增加3-5%的收益就很不错了,但是如果从战略思维考虑就没有意义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国民党执政时的恶性通胀期间,发行的法币出去转一圈就不值钱了。按照中国的发展速度,把金砖四国都算进来,这些国家的需求会在未来十年把很多商品的价格成倍的推高。哪怕五万亿、十万亿的外汇储备,十年以后也买不了太多东西。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战略思维。如果人民币在未来能成为像美元一样或者比美元还强的储备货币或者国际货币,我们几万亿的外汇储备就没什么用了,因为我们自己印人民币就可以买东西了。所以,我们的战略思路应该是将外汇储备放在什么资产上能够保证在出现危机的时候,国际上对人民币还有信心,而不是对储备有信心。储备最终是为人民币国际化保驾护航的。
——2011金融四十人年会圆桌讨论一:国际金融新秩序与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