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体制应对国际环境变化
张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 2019-07-02 ]

  降低进口关税,避免有效进口税率上升。应对中美贸易争端,中国被迫对美国部分进口商品施加报复性关税。这是出于贸易谈判需要的不得已做法,中国国内对来自美国商品的进口替代能力不强,进口关税带来的进口品价格上升对国内经济带来了额外的负面冲击。

  降低对其他区域的进口关税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增加世界其他地区的进口,减少进口品价格上升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其次,增强其他地区的企业相对美国企业对中国出口的竞争力,这会刺激这些美国企业劝说美国政府避免贸易战;再次,中国社会各界一直以来赞同并坚持对外开放策略,保持较低的进口有效税率水平本身也是这一策略的具体体现,显示了中国继续对外开放的姿态,特别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时候弥足珍贵。

  坚持在多边框架内解决国际争端,积极参与包括“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CPTPP,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在内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积极推动WTO改革。

  无论中美是否能达成谈判协议,中国都需要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都需要谋求更友善的国际经贸环境。这必须落实在具体的细节当中,需要具体的工作抓手。中国申请加入CPTPP是当前重要的工作抓手。

  CF40与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中美贸易课题研究成果指出,“与TPP相比,CPTPP规则标准有所降低,且近年来中国已经在许多领域都做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措施,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外资准入、服务业开放等等。这使得中国离高标准规则的距离越来越近。在任何情景下,中国加入CPTPP获得的收益都将比不加入有大幅增加。在全球一般均衡数值模型的测算结果,在不同情景下,中国加入CPTPP将会拉动GDP增长0.74-2.27个百分点、出口增长4.69-10.25个百分点。中国加入CPTPP有利于参与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建设。目前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可能路径有三个:亚太自贸区(FTAAP)、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已经参与FTAAP和RCEP,如果中国再加入CPTPP,有利于参与整合这三个路径。从多边视角来看,世贸组织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贸易规则层面的重塑,CPTPP一些规则未来也会纳入到世贸组织的多边层面。中国加入CPTPP后,对规则的接受能力提升,不仅有利于提出自身的世贸组织改革方案,也有利于更容易接受未来多边层面的新规则。”

  对内部和外部的市场开放,加强中高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从实体部门来看,中国每年大量出口货物,进口服务,赚取大量货物贸易顺差的用途是填补服务贸易逆差。2014-2018年间,货物贸易顺差在4000-5000亿之间波动,5年累计23,712亿美元顺差;服务贸易逆差则是年年攀升,从2014年的2137亿美元逆差上升到2018年的2,922亿美元逆差,5年累计12,164亿美元逆差。服务贸易逆差当中,占据重要部分的是中国居民到国外的旅行支出,过去5年间旅行项目下的逆差达到10,501亿美元,占全部服务贸易逆差的86%。旅行项目涵盖了我国居民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服务和货物。

  同样的一笔要素投入,可以配置在出口或者进口替代部门,将由此带来的外汇收入购买国外服务;还可以直接配置在国内服务业部门,对进口服务形成替代,这样对出口和进口替代的也会下降。在中国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中国货物在全球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并对他国构成越来越强烈竞争关系的环境下,前面那种资源配置模式将会遭遇越来越多的阻力,后面那种模式应该得到更充分的重视。需要为后面那种模式解除发展瓶颈,支持中国中高端服务业发展。这需要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平等对待,需要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开放,需要降低中高端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需要在建立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监管措施方面做出改革。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更平衡发展,也是谋求更友好国际环境的重要经济基本面依托。


作者张斌系CF40高级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向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独家供稿,为贸易战下的宏观对策组合系列第二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版权所有:北京四十人论坛顾问有限公司 秘书处电话(010-58297189)

联系我们: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12号阳光大厦208室 010-58297189   邮箱:cf40@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