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贸易数据透视中国制造业升级
张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 2016-11-11 ]

主要结论:

  1,出口是观察制造业能力的一面镜子。从出口产品种类和结构来看,中国在过去十多年没有太大显著变化,但这种观察忽略了中间品生产,远不足以反映制造业能力变化。

  2,出口产品附加值率变化是观察制造业能力的有益视角。这个指标变化涵盖了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能力变化(行业间效应)和中间品进口替代能力变化(行业内效应)。当然,出口附加值率变化还会受到产业升级以外的力量影响,与产业升级不能画上等号。

  3,中国在前金融危机阶段(2000-2006)、金融危机阶段(2007-2009)和后金融危机阶段(2010-2014)的出口附加值率年均增加分别为0.69、3和0.75个百分点。出口附加值率上升几乎全部来自行业内效应。

  4,金融危机期间出口附加值率大幅提升来自给定生产能力下的优胜劣汰。外需下降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背景下,低附加值企业的淘汰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下降造成了危机期间出口附加值率上升。

  5,后危机阶段制造业升级快于前危机阶段。在讨论了其他因素对出口附加值率的影响后,后危机阶段出口附加值率更快上升的合理解释是该阶段更快的产业升级。研发与专利数量、出口产品质量等指标两个阶段变化的比较从侧面支持这个判断。

 

 

报告全文: 从贸易数据透视中国制造业升级

 

  CF40宏观经济医生研究系列(China Macro Doctor, CMD)是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牵头开展的宏观经济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是持续以完善的数据库和细致的数据处理为基础,形成简明扼要的宏观经济运行体检报告;结合宏观经济运行体检和恰当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助恰当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和量化研究,提出解决当期宏观经济运行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并针对某些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展开专题分析。

版权所有:北京四十人论坛顾问有限公司 秘书处电话(010-58297189)

联系我们: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12号阳光大厦208室 010-58297189   邮箱:cf40@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