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投资轻消费,这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
轻消费涉及两个层面,第一是消费倾向问题,第二是国民收入分配问题。
先看消费倾向。现在大家一谈刺激消费,都会谈及社会保障,涉及的就是改变消费倾向的问题,将中国家庭的消费倾向提升到和美国家庭消费倾向一样的水平,这样消费不就起来了吗?这种想法很善良,也很有道理,但是没有注意到统计数据的差异。
不同的口径统计出来的数据是不一样的,现在对于中国家庭消费数据的统计是有问题的。我个人做过很多数据处理,我的看法是,如果把住房开支(包括购买住房本身)也泛泛地算作是家庭的某种消费的话,中国的消费倾向在过去四年中一直是在猛烈上升的,现在这一消费倾向上升的余地已经不是很大了。可见,消费倾向并不是大问题,老百姓并不是不花钱,只是把钱都花在了买房子上。积蓄都花光了,再怎么刺激,也拿不出钱来消费了。
再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现在,家庭部门的收入占整个经济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则上升很快。但是,包括预算外的收入在内,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也就只有24-25%,而一般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这个数字都在30%以上。所以说,中国的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那么,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企业部门在收入分配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把企业部门剖开来看,最接近消费者的下游行业,如纺织、服装企业,其盈利能力及其占其整体收入分配的比重,在过去四五年间的上升并不是很明显;上升最猛烈的都是上游企业,如煤炭、石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以及和它们密切相关的行业。所以,企业利润的上升是建立在利润分配格局不平衡的基础上的,其背后对应的是整个经济结构在工业化、重型化过程中的巨大调整。
从这个意义上讲,重投资轻消费的结构是市场自发力量形成的,我们无法依靠行政手段硬性纠正,只能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去调整。
——双周圆桌“金融危机下的增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