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6月19日晚,国家发改委宣布,将汽油和柴油的全国平均零售基准价,分别由每吨5980元和5520元调整为6980元和6520元;上浮8%后的全国平均零售价分别为每吨7540元和704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8元和0.92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由每吨5950元调整为7450元。
此前公布的5月CPI同比上涨7.7%,较前一个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9%,较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由于猪肉价格基期水平较高,并且近期平稳下行,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涨幅大幅回落,成为拉动CPI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随着基期效应的逐渐加大,CPI上行的压力有所减弱。但随之而来的油价和电价调高,又再度令通胀担忧升温。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对成品油、电力价格管制的放松,可能会对核心CPI造成一定的上升压力。不过,他透露,测算显示这一影响十分有限。国家发改委在6月20日分别调整成品油和电力价格,短期内对CPI造成的直接影响在0.3-0.4个百分点,在中期内,考虑到其他商品价格上升产生的次生影响,估计其对CPI冲击应该不会超过0.6个百分点。
他说,CPI涨幅在2月已经达到本轮通胀的高点,并在随后开始下行,但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粮食市场持续存在的压力,以及价格管制逐步放松的影响,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他指出,5月以来,由于进入消费淡季,供应可能也逐步得到补充,猪肉价格明显回落。对比去年同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因此,即使我们保守地假设,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猪肉价格维持不变,那么,其同比涨幅也将大幅回落。受此影响,估计年底前后,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的同比涨幅,至少回落30个百分点,对CPI的影响接近2.4个百分点。
粮食方面,尽管官方已宣布今年夏粮取得丰收,但5月CPI食品细项粮食价格,仍然出现小幅加速上升,显示出一定的上涨压力。当月粮食同比上涨8.6%,较上月7.4%的涨幅上升1.2个百分点。
高善文指出,中国的粮食价格与第二三产业GDP平减指数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粗略测算显示,考虑到实体经济目前的通胀压力,根据历史粮价和GDP平减指数之间的关系,粮食价格很可能需要上涨25%左右。然而,目前粮食价格同比涨幅仅不到10%,这可能主要与政府抛售存粮的行为相关。但总的来看,即使粮食价格大幅上涨25%,对CPI的冲击在1.2个百分点左右,也仍然无法弥补肉禽类价格回落对CPI带来的影响。
5月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意外回落,可能主要来自数据的月度扰动。从历史上看,非食品CPI与PPI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考虑到未来油价上涨等因素,在比较悲观的假设下,如果原油价格在三季度迅速上涨并维持在150-200美元之间,非食品CPI上涨幅度不超过0.5个百分点,对CPI的影响将不超过0.4个百分点。
因此,他的结论是,综合考虑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的走向,主要来自于猪肉价格同比涨幅的回落,预计CPI指数将逐步回落。其中,6月CPI可能回落至7.4%左右。■